2016-10-18
在去年断崖式的数据表现和灾难性的伤病后,很难相信昔日三届职业碗近端锋Jimmy Graham在去年连Top 100(好吧,我知道这个排名就是一个笑话)都未能入选后,还能在新赛季1/3阶段再次进入球迷和专家的讨论之中。
在常规赛开始前都未能有准确复出时间的Graham第一周主场面对海豚时尝试性地最后时刻打了一档,单就这样的回应就让海鹰球迷足够振奋。在这唯一的一档中,他就与Russell Wilson完成了11码连线,也为最后Doug Baldwin的Fade路线后over-shoulder绝杀达阵奠定基础。第二周客场挑战公羊依然只是适应性地打了少部分档数,3次接球完成42码,均码达到14。第三周和第四周则正式宣告归位:6次接球推进100码还有一次18码达阵连线、6次接球推进113码,每次接球都帮助球队获得新的首攻。在刚刚结束赢下猎鹰的比赛中,虽未能上百,但6次接球稳定地完成89码,是全队最高。
在去年面对钢人时全部体重压在弯曲的右膝后,这个硬汉被抬上急救车平静地躺在那,就像前年看到在Paul George心爱的美国队篮球场上摔断了腿。除了嘴里彪出“F**k”平静的躺在那。一样难受再看一年后回归的泡椒状态越来越好,当时我就永远不相信伤病属于职业体育的魅力的一部分。我就相信他一定会王者归来。
但浴火重生是一回事,数据重回巅峰则是另一回事了。在去年海鹰的11场先发比赛中,Graham一共作为73次传球目标、推进605码、完成29次首攻、仅有2个达阵。除了均码,其他都远低于其生涯平均数据,同时达阵数还少于新秀主要作为替补的5个达阵。另外在2015赛季前两周,JG进行了77次路线跑动却只被传球10次,重视率仅13%;在2014赛季困境的圣徒,前两周71次路线跑动被Brees传球23次,重视率32%。所以即使在海鹰获得了88.1%的档数上场率远高于在圣徒的68.2%,JG依然未能有任何表现。
当2015年3月,海鹰用一轮秀和Max Unger从圣徒换来Graham,目的就在于在Marshawn Lynch的运动暮年迅速完成进攻组的改造,同时帮助Russell Wilson交接。因此,进攻协调员Darrell Bevell如此不重用JG,同时在JG赛报后开始放开战术选择大打传球套路,这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
回到本赛季,虽然第三周海鹰是有意识地在帮助Jimmy Graham融入球队进攻同时寻找比赛感觉,但数据可以看出球队的人员变化才是让这位历史级接球型近端锋更多的机会。
在前两周中,Graham总共上场的7档进攻海鹰的进攻配置一律都是1名跑卫、2名近端锋、2名外接手(12 personnel)。与此同时,海鹰却更倚重1跑卫、1近端锋、3外接手(11 personnel)的配置,尤其是在第二周面对公羊时50档进攻中使用了44次。如此的重视率部分原因是因为Wilson在去年收官阶段在战术选择放开后的分散阵型下火力全开,或者是希望将Tyler Lockett的运动天赋运用在3号外接手位置上,而在面对公羊时如此高频使用也是鼓励到Wilson在揭幕战中的脚踝伤势。
无论如何,11 personnel无疑是更加放大了Graham的劣势。更多的外接手在进攻组,对面的防守组则会相应摆上五分卫和六分卫(nickel & dime backs)。场上则会出现5-6名的防守后场,Graham的速度优势则被彻底瓦解。在圣徒时期,球队会将Graham直接列位在外接手位置,通过运动能力或者身材优势造成“一对一”的错位,大学时期的篮球经验也能让Graham完成50-50的接球。这是建立在Graham既可以跑动中短距离打通中路,亦可以直接深远路线空中打击从而让对方无法确定安排安全卫/线卫还是角卫进行盯防。但在海鹰上述情况下,Graham将失去深远路线的威胁,也缺少了中路的空间,最终导致JG场上效果下降,并且在海鹰的进攻组中变得无关紧要。
(大学时期为迈阿密大学篮球校队效力的Graham大冒“北卡神锋”Tyler Hansbrough)
在第二周输给公羊后,主教练Pete Carroll和进攻组教练员一定经历了漫长讨论并且最终决定要激活这名比赛胜负手的关键就在于使用“12”甚至“13”personnel(1跑卫、3近端锋、1外接手)。海鹰安排3名近端锋在场上的目的就是迫使对方防守协调员需要将身材相近的防守锋线/线卫留在场上,这类球员的防传劣势将为JG和Wilson找到更多的“无人防守领域”同时还能帮助JG发挥出在圣徒时期对于中远距离的打击能力。远端的局面打开,则是海鹰在传球转型中最愿意看到的情况。Pete Carroll希望看到“大个子”之间的对话。
从第三周开始,Graham的上场档数中12 personnel和13 personnel的占比已经提高到了57.3%(总计47/82)。考虑到这类配置还能更好地完成路面掩护同时丰富跑球路线,因此防守组如果不愿意被Wilson的口袋能力和海鹰的路面武器打花,就必须老老实实地选用“前线7人”的基础配置。
(12 personnel也正是爱国者今年最喜欢用的阵型,也就是球迷口中所说的“双近端锋”战术)
另外通过对阵49人和喷气机的比赛录像,可以发现海鹰对于12 personnel的使用多变性:球队将原本的2号近端锋Luke Willson分别列位在全卫、半卫和近端锋。不断地改变站位对防守组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同时“大个子”的多样化进一步避免潜在的多名防守后场上场的可能性。自己的王牌近端锋在面对线卫/强卫时通过体型和运动能力的双重碾压,海鹰正在从自己的进攻改造中开始尝到了甜头。
(不善于防传的“前线7人”让Graham多次找到了舒服的接球区域。既可以跑动中短距离打通中路,亦可以直接深远路线空中打击)
当Graham战术地位得到重视后,与他搭档的四分卫Wilson也受益匪浅。在过去两场比赛中他的传球比例上升至69.1%、,传球均码突破276码,达阵抄截比则到了4:0。进一步来看数据,Wilson的传球评分来到了125.7。前两周打出“丑陋比赛”的海鹰(前2场比赛总共拿下15分、完成1次达阵)在最近的第三、第四周场均斩获32.0分。第六周,虽然球队错失了简单的射门和附加分,依然拿下了26分。
换一个角度侧面说明海鹰对于“双近端锋”的重视:本周当Luke Willson在膝盖受伤下场后,海鹰并没有将Lockett或者Kearse安排上场,而是让今年的三轮秀,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近端锋Nick Vannet上场完成了职业首秀。
再回到最开始JG的“浴火重生”,他的深远接球能力也是海鹰进攻组复兴的一大因素。这几周他都被要求进行多次纵深路线,并多次完美完成要求。JG在Corner-Post路线上可谓是得心应手。
JG被激活也表现在近两场比赛中接球前球在空中平均飞行距离分别打到了15.7码和13.5码。第三周、第四周和第六周的比赛中,Graham分别在端位和槽位总计被传球24次完成17次接球,推进295码和1个接球达阵。
西雅图海鹰进攻配置的变革与重新对长传的重视就是打开Jimmy Graham的使用说明书的神奇密码,而一年多前作出的惊天交易也将真正开始为后林奇时代海鹰的交接发热。
作者:沈思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