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五年前,如果你是个槽外接手,那就意味着你只是个偶尔上场的球员。虽然Wes Welker在2007到2012年间比NFL所有其他外接手要多出80次接球,但他毕竟是槽外接里面的顶尖球员。在人们的观念里,小个子外接手是不能当大外接的。
让我们把时间快进一下,如今典型的传统槽外接手已经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小更快的Julian Edelman、Doug Baldwin和Randall Cobb们;或是大个子的Marques Colston、Jordan Mathews们;再不就是强壮的Larry Fitzgerald、Eric Decker还有Anquan Boldin们;甚至是他们这几种之间的任何类型。不管他们看起来是什么样子,槽外接手都比以前更流行了。
NFL的进攻一直在向高效率方向进化。随着球队们不断的在球场所有空间范围内打主意,三外接手已经成为联盟中最常用的人员配置了。根据Football Outsiders的统计,2015赛季各球队使用3个外接手1个近端锋和1个跑卫的“11配置”的次数,已经占到总档数的55%。
这个比例高过第二高的2外接手2近端锋1跑卫的21配置将近一倍。更是第三高的12配置的五倍之多。三外接手配置的使用从2010年开始每年都在增加。
原因很简单:11配置可以让进攻组在使用传球战术的同时保持选项进攻的能力,这就为槽外接手的流行创造了机会。
随着大部分球队越来越减少路面进攻,依仗传球得分,槽外接开始频繁的在进攻阵型中取代近端锋或跑卫出场。而为了盯防Cobb这样灵动的第三名外接手,球队防守组不得不把一个线卫或防守锋线球员拿掉,换上额外的防守后卫,这样少了一个前线的防跑球员又会让进攻方更容易从路面找到突破口。
槽外接手在跑路线上强过大多数近端锋,接球的手活上又要比大部分的跑卫好很多。他们简直就是进攻协调员手上万能的棋子,可以制造出无数种错位优势,他们在未来只会变得更重要。
一般在NFL的战术册里,外接手有三种类型:“X外接”、“Y外接”和“槽外接。”
X(边锋)一般都是球队的头号大外接,比如Dez Bryant、Julio Jones、DeAndre Hopkins。在大部分阵型中,X外接都列阵在近端锋的相反方向,靠近起球线,他们经常从起球开始就要面对防守方的贴身防守,要靠自己的能力来创造机会。Z外接(侧卫)一般列阵在X的对侧,一般离起球线远一点,经常在起球之前就开始动作,Z外接通常会面对角卫的盯人防守,不过因为他有先动的优势,所以经常可以穿过线卫和安全卫跑急停路线。
槽外接手在各队手册中的代号都不同(A、U、W或S都有),他们面对更多类型的防守者,包括线卫、安全卫、槽角卫,他们的位置可以布在阵型中任意点。有时候他们靠近进攻锋线,有时他们在trip阵型的内侧,或者在近端锋或是截锋屁股斜后方。他们经常离起球线比较远,还经常在开球前从一侧移动到另一侧,他们可以跑很多种路线,但他们被作为传球目标的平均次数要少于另外两种外接手。
不管被分为几种类型,当今槽外接手都有一个共通点:他们都是从场地中部开始跑路线,这也让他们要面对与外侧外接手们完全不一样的视野与挑战。
所有的外接手都有“备选”路线,他们在场上的任务就是阅读防守动向然后决定跑哪条路线和跑多远。但对于槽外接手来说,临时改变并完成这些路线则要复杂的多。场地的中路堆满了移动的人群——后撤的防守锋线、突袭或盯防的线卫,还有虎视眈眈的二线,所以在瞬息之间,槽外接手必须分析弄懂防守,保持与四分卫动向同步,然后还要即兴找出空隙。当一切顺利的时候,他们能跑出灵活流畅的路线,此时的他们就化身为防守组最头疼的麻烦。
而且由于槽外接手可以在开球前从一侧跑到另一侧,也增加了防守组伪装战术的难度。如果防守者追随槽外接从一侧挪到另一侧,基本上可以确定他们打的是盯人防守(反之则是区域防守)。另外由于目前槽外接手的身材、速度和风格越来越多样化,也让防守组越来越难选择合适的战术。上个星期你专门为在槽位看住6尺3寸的Fitzgerald制定的战术,到了下周面对灵活迅速的Randall Cobb或Jarvis Landry时就不管用了。球队很难拥有一个多面手能够搞定所有类型的槽外接手。
某些情况下,防守组会派上角卫或指定的五分卫来盯槽位。进攻协调员或四分卫看到这种情况时经常会立刻使用一种“反盯防”路线来破解,这路线经常能在Tom Brady和Julian Edelman之间看到。就像下面这个视频中,Aqib Talib是个高大强壮的角卫,但他对上极其灵活的Edelman时明显吃力。当爱国者用Edelman来面对任何球队的盯人防守时,传球目标几乎铁定是他。他假装要跑一个横向扯动路线,但在脚完全定在地上之前就转身向外跑并完成了接球。
(以下所有视频均来自于2015赛季)
Randall Cobb在包装工的进攻组里也是同样的角色。下面的视频里他面对角卫老将Captain Munnerlyn时跑了一个和Edelman几乎相同的路线。就在开球前,你可以看到Aaron Rodgers微微的向Cobb示意球会传给他,因为对方摆出了他们想看到的人盯人阵型,然后在Munnerlyn已经贴的很紧的盯防下,Cobb利用逆天的灵活度拉开了空当完成了接球。
在防守组的战术正中下怀的情况下,海鹰用Doug Baldwin完成了同样的配合。角卫Jerraud Powers面对Baldwin敏捷的脚步实在无力,由于他还要时刻警惕场地中路的防守,所以Baldwin突然的向内一晃已经足够把Powers的脚步拉开然后制造出空挡了。
防守组也会放弃人盯人,改用不同的区域防守来对付槽外接手。这通常意味着线卫们要担负起在中场内路防守槽外接手的任务,大多数时候线卫们只是希望通过挡住传球通道来让四分卫打消传球的念头。但这并不总是管用,特别是在面对那些善于精准短传的四分卫时,Tom Brady就是个中翘楚。
Danny Trevathan可以说是联盟中盯防能力最强的线卫了,但在面对爱国者这次进攻时,他必须分毫不差的预测到Edelman所跑路线的深度和宽度才有可能完成防守。
海鹰在这里也用了基本相同的战术,黑豹经常依赖他们的顶级线卫Thomas Davis和Luke Kuechly来完成区域盯防。这档攻防里Davis已经后撤到码标线上进行区域防守了,但他覆盖的范围依然不够,让Baldwin跑过他完成了接球。
有时候球队也会人盯人和区域防守结合:今年初,包装工在季后赛分区战中,使用了人盯人和区域防守联合战术面对红雀,但Fitzgerald依然破解了他们的防守。Casey Hayward的站位意图迫使Fitzgerald向内侧跑——他在起球前站在了Fitzgerald外侧脚方向,起球后用身体封堵住了外侧路线,Fitz此时开始跑交叉路线,貌似正中包装工的下怀。Clay Matthews意图跳进Palmer的传球通道,但他稍微错过了时机,Fitz绕过了他接住了传球并跑出了大码数。
还有时安全卫也会进来搅局,有的球队会给安全卫安排非常难的任务——既要上前协助区域防守,又要看住深远的后场。面对红雀队的防守,Baldwin看似要跑一个深远的外侧角落路线,但是突然变向改为跑深远横拉路线,安全卫Rashad Johnson前一秒还在警惕角落路线,下一秒就来不及跟上防守Baldwin的接球了。
即使安全卫迅速发觉槽角卫的路线变化,但通常也都来不及了。比如这里,爱国者用Edelman和Rob Gronkowski把线卫(90号Josh Mauga)牵制出中路的传球通道,酋长安全卫Ron Parker虽然识破了Edelman的路线并完成了擒抱,但战术执行得当,已经让爱国者得到了足够的码数。
既然槽外接手常常在进攻阵型中替代近端锋和跑卫,我们也总能发现球队发挥各种创意来让槽外接手所拥有的不同能力物尽其用。比如Marques Colston在新奥尔良作为Drew Brees的传球目标就达到了自己的职业巅峰,圣徒队利用他的身高和臂长在码标线以内区域给小个子二线队员制造了无数的麻烦。而Anquan Boldin虽然速度已经不如年轻时——不过他年轻时也不快,但他极其强壮的体格和丰富的经验经常能帮助他在争球时把防守者挤开完成接球。
在各队中,槽外接手也是第三档的默认组成部分,而且他们更是危险的达阵武器。Doug Baldwin在2015赛季并列联盟中达阵数最多,这项荣誉通常都归属于X外接或顶级近端锋(不过他们也主要是在槽位)。经常跑槽位的Eric Decker同样也是2015赛季喷气机的达阵机器(12次),Cobb则在2014赛季拿到过12个达阵。
现在的槽外接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危险,而且球队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让他们的外侧大外接更多的跑内侧路线以制造进攻优势。随着3外接手配置使用的稳固增加,球队们继续增加槽外接手在进攻中的重要性。虽然这趋势在未来可能会改变,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槽位球员不再是队中的二等公民了,他们是每个队中都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
编译:全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