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2
在美式橄榄球中,Pro Set阵型是许多职业球队的基础进攻阵型之一。与I阵型一样,Pro Set阵型也是一个左右对称的阵型,一般会包括一名四分卫,两名跑卫,两名外接手,一名近端锋和五名进攻线卫;与I阵型不同的是,这两名跑卫是并排站列,而不是站成一列。Pro Set阵型可以被看做传统T阵型的一个分支,只是T阵型中的第三名跑卫在Pro Set阵型中不负责冲球,而是需要承担起外接手的责任。
Pro Set阵型之所以能够在职业赛场上被广泛使用,主要是由于它同时适用于冲球进攻和传球进攻的特性,而且两种打法的成功概率也相近。这一点在赛场上是至关重要的,Pro Set阵型所具有的迷惑性使得防守端无法立刻判断出进攻端的意图。除此之外,由于两名跑卫是并排站列的,两者都有可能成为四分卫给球的对象,防守端因此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判断谁才是进攻的主力点。
一旦Pro Set进攻阵型打成,那么对于防守端来说绝对是一个噩梦。因为在防守冲球进攻的同时,防守端还必须警惕这有可能只是对方摆下的迷魂阵。由于这样势必会对防守强度造成影响,防守游卫有时需要加入到混战线上来巩固本方的防守,而这样一来,后方防守空虚,反而会给进攻方一举撕破防线,直捣黄龙的机会。如果进攻端选择打传球进攻,两个跑卫的假跑掩护也能为四分卫争取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最合适的传球点。
不过使用Pro Set阵型进攻并非没有任何缺点,由于Pro Set阵型强化了传球进攻,因此在冲球进攻方面的威力多少打了些折扣,中路突破的可能性也相应的降低了。
阵型历史:
1949年,在引进了明星半卫Elroy Hirsch之后,时任洛杉矶公羊队的主教练,美式橄榄球的传奇人物——Clark Shaughnessy,同时也是T阵型的发明者,为公羊队的进攻组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进攻阵型。当时Clark Shaughnessy认为在Elroy Hirsch受伤之后,他更适应充当接球手的角色,但是当时球队已经有了两个优秀的接球手——Tom Fears和Bob Shaw。因此Clark Shaughnessy将Elroy Hirsch安插到了如今外接手的位置,该打法也成为了现代Pro Set阵型的起源,而Elroy Hirsch也因此成为了NFL历史上第一个担任外接手的后卫。当年,公羊队就带着西部赛区冠军的头衔结束了赛季,而他们的大杀器便是由Elroy Hirsch担任外接手的Pro Set进攻阵型。两年后,他们便成功问鼎了全国冠军。
到了1980年,Pro Set阵型被由Bill Walsh所率领的旧金山49人队大量使用,正是依靠着Pro Set进攻的威力,49队夺得了1981年的超级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进攻组也将Pro Set阵型作为他们主要的进攻手段。在传奇教头LaVell Edwards的带领下,在崇尚传球的杨百翰大学,Pro Set也成为了进攻的热门选择。而在西雅图,由Mike Holmgren率领的海鹰队也经常使用该阵型,当时Mike Holmgren会经常再增加一名外接手来顶替近端锋。
然而,由于近些年来,美式橄榄球中的传球进攻比例上升,Pro Set阵型的流行程度也在渐渐降低。但是,以冲球进攻为主的球队仍然经常使用Pro Set阵型。除此之外,在大学、高中和业余赛场上,Pro Set进攻阵型依然十分常见。
常见打法:
向左假冲:四分卫假传给跑卫,跑卫佯攻,吸引对方防守队员的注意力,四分卫则趁机寻找合适的传球点,如果防守端对外接手的防守到位,则四分卫可尝试自己带球冲跑。
持球冲跑:一名跑卫假装接球实则佯攻,吸引防守方注意力,另一名跑卫负责保护自己持球进攻的四分卫,为后者开路。
反转进攻:四分卫假传给一名跑卫,由他负责将防守端的注意力吸引向右方。四分卫趁机将球传给向左跑动的近端锋,从而可以绕过防守。
欺诈进攻:两名跑卫直接向前参与防守,处在外接手位置的跑卫向右跑动,从四分卫手中接过球,将防守吸引至右方,造成左方防守空虚,然后将球传给此时已跑到左边的外接手,完成首攻或达阵。
外接手冲:一名跑卫直接向前参与防守,另一名跑卫则佯攻,实则将防守吸引向左方,而左侧的外接手向右跑动,从四分卫手中接过球,绕过拥挤在左侧的防守,向右侧进行冲跑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