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05
当理查德-谢尔曼面无表情地目视前方,电视转播屏幕上出现了一组他的防守数据:让对手传球达阵0次、让对手传球推进0码、让对手完成0次传球……对手向他镇守的方向传球0次。意味深长的4个0,最可怕的数据表。
但这样的数据却未必能诠释比赛胜负的所有玄机。防守、跑攻、主场,海鹰赢球三件宝。这个胜利方程式并不稀奇,值得玩味的是,卫冕冠军拿出了新的制胜武器:珀西-哈尔文。
哈尔文成名多年,其速度之快、能力之全面早为联盟各队所知。抛开维京人的那段经历不谈,上届超级碗他已经让丹佛野马领教了自己的厉害。但彼时的哈尔文大伤初愈,更多是以特别杀手而非常规武器的角色在海鹰进攻组亮相。而这场揭幕战,哈尔文承担的是球队进攻推进器的重任。
接球推进59码、冲球推进41码、回攻推进60码,哈尔文交出的答卷足够漂亮。多样化地使用这个进攻武器,充分发挥其速度优势,是海鹰教练组的基本想法。凭借哈尔文的全能,辅以能传擅跑的威尔逊,再加上林奇在地面上强大的战略威慑力和战术杀伤力,海鹰追求进攻战术突然性的总体思路才能完整实现。
这种思路的核心理念正是兵法上所说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对手最意想不到的方向以最出人意料的方式发起进攻,制造出局部的兵力优势和进攻方最想看到的对位组合。单就这场比赛而言,海鹰多次使用具有欺骗性的战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譬如洛克特在上半场的那次接球达阵。威尔逊先假装交递球给林奇,将包装工的主要防守兵力吸引到海鹰进攻组的右侧。然后他摆出一副要自己冲跑的架势,使包装工在防守二线的球员上前封堵,造成洛克特无人盯防的局面,随即完成传球。
另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哈尔文在几次进攻开始前,从进攻组的左侧向右侧移动,或自己持球后从外侧推进,或为球队的其他战术进行牵制。这种多变的进攻套路一度打得包装工难以招架。
当然,战术的突然性需要建立在稳定的进攻效率的基础之上。林奇开启“野兽模式”(冲球推进110码、2次冲球达阵、平均每次冲球推进5.5码),以及威尔逊高效的传球表现(2次传球达阵、四分卫评分110.9)对球队的胜利至关重要。如果有球队能够限制林奇的地面进攻,海鹰如何应对将是一大看点。
此外,海鹰还需要哈尔文能够长期保持健康。他职业生涯从没有一个赛季能打满所有场次的首发,一旦有个三长两短,球队的进攻威力将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讲,哈尔文的伤病可能会是海鹰进攻组遇到的最大对手。
而对包装工来说,伤病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大的敌人之一。主力防守尖峰拉吉赛季报销,主力进攻截锋布格拉又在今天的比赛中早早受伤下场。进攻锋线本就是包装工最弱的一环,损失了布格拉之后,可用之兵更为有限。
但伤病并非包装工本场完败的决定性因素。保护四分卫不力、错失擒抱、二线漏人,这些都是上赛季就出现过的老问题。特别是第三节,包装工的所有问题几乎一齐爆发,让他们在比赛最关键的战略节点被海鹰逐步甩开。
今天的解说中我曾提到,海鹰和包装工的共同弱点在于进攻锋线的传球保护。相比之下,海鹰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对罗杰斯的压力贯穿全场,而包装工的冲传则缺乏持续性。如此一来,比赛节奏长期被海鹰控制,使包装工防守组的诸多问题爆发得更为彻底。
和防守组的问题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地面进攻的不力。上赛季发挥出色的跑卫雷西被对手完全压制(12次冲球推进34码、平均每次推进2.8码),导致球队不得不依赖传球进攻,锋线的传球保护压力也随之增大。
尽管只是一名二年级生,但雷西对包装工的进攻组有着重要意义:使球队传跑趋于平衡,让假跑真传战术得到更好的运用;在球队采取高频进攻的策略下,雷西的存在也能提供必要的力量。以一场比赛之发挥来判断雷西的赛季走向不够公平,但在其他球队对他的特点更为熟悉的情况下,包装工需要未雨绸缪。
同样不公平的,是以一场比赛的胜败来判断两支球队的赛季结果。如果海鹰以超级碗卫冕为目标,那这场胜利不过是冠军路上迈出的一小步而已。而对包装工这支拥有超级四分卫的球队来说,客场输给海鹰,也还远没到我们抛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这句名言的时候。